在科技發達的社會,寫信已經被電話、電郵、訊息等的電子科技取代。家中郵箱內的信件大多都是一些爸爸媽媽工作的文件。而寄信人都是一些公司或機構,卻未曾見過熟悉的姓名。
即使寫信快要被淘汰,但信件中被寫下的一字一句的感情還是無法被代替,沒有任何表情包、相片,單純的通過文字表達的情感才是最真實的。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寫信已經不再是用來傳達資訊,而是用來傳遞對一個人的情感吧。
記得小學六年級,中文老師給我們派了一份寫作家課「給家人的一封信」。當時的我十分困惑,因為我從小便沒有寫信的習慣,而且只要打開電話便能通過訊息傳達想和爸爸媽媽說的話。
晚上,坐在書桌前的我拿出了作文紙,剛好看見桌上的全家福,望著爺爺燦爛的笑容,便想起老師曾說過寫信也可以是一種傳達情感的方法。我靈機一觸,決定寫一封信給在外地的爺爺,傳達我對他的思念。
回憶起小時候與爺爺的點點滴滴,內心的情感從心底裏湧了出來。從感謝爺爺從小對我的照顧,寫到對爺爺的牽掛和擔心,想起爺爺是因為生病要到外地長期治療,眼淚不自覺的從眼睛裏掉到作文紙上。後來老師批改了我的書信後,我便重寫了一份,決定寄給在外地的爺爺。可是,當天我便收到爺爺不幸去世的消息。回到家後,我並沒有向爸爸媽媽問爺爺的情況。只是拿著那封沒寄出的信,回到房間躲進被窩裏哭了整個晚上。
那一個晚上,我回想起當時爺爺要到外地的那天。那天的我也是哭紅了眼睛,不想爺爺離開。起初,我還會不時向爸爸媽媽提起爺爺,並經常問他們爺爺在外地的生活。但後來因為習慣了沒有爺爺的生活,便不再時常提起爺爺,甚至忘記了以前和爺爺生活的一些習慣。
那封沒寄出的信中寫滿了我對爺爺的所有情感,比起電話和訊息中一些簡單的問候,信中的一字一句是最為真實。可是,無論我多想通過這封信傳達對爺爺的情感,但錯過了機會就無法改變。最終,爺爺還是無法感受到我對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