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時人越念舊,舊區的房子見征著歷史的變更,接受著時間的洗禮,驀然回首的我看著那面敵不過時間流逝而逐漸模糊的招牌、麻黃色的牆壁、不一的窗戶……微風輕輕的吻著我臉龐,我嗅到昔日的味道,但感覺卻又更新鮮,縱使回憶慢慢被遺忘,但街坊鄰里之間的人情卻從未退色,此時此刻,眼前的種種好比開關,使記憶置於放映機中逐格地倒退,停在過去的那刻。
舊區百態混聚,麻黃柔暖的燈光映射在殘破的樓梯,抬頭的混凝土搖搖欲墜,所謂「屋漏兼逢連夜雨」,往往遇此危險,各家各戶不但不會自掃門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反而會互相體恤幫助,有時候更相聚分享「治水」心得,把鄰里之間團結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至,更證明在幾乎物質至上的現今社會仍然包含着無私的人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繁榮華盛的社會使人與人之間著重於物質的需求,相對拉逺大家的距離,為生活而工作難免人在遠方,思念總愛折磨人,霓虹燈七彩繽紛的都市表面樂也融融,浸淫在歡樂海中,但歡樂的背後等待的卻是寂莫孤單,正好與燈火暗淡的舊區截然地形成對比,然而居住於舊區的街坊的快樂卻遠勝於都市的「表面快樂」,人們不但不會斤斤計較,在蠟燭的燭光下,還會互相烹調簡單的賀節美食分享,設計小遊戲競玩,展露真摰的笑容,享受人情間的溫暖,仿佛構成歡欣的協奏曲,儘管我們沒有厚禮錦食,但人們所著重的是情感,而非物質,追求的是真正的快樂而非虛偽的面具。
或許別人眼中的危樓,是城市發展的絆腳石,但對於我們來說卻是充滿回憶的家,,這個「家」字不是沉悶的名詞,而是生動活潑的動詞,當時的我衷心認為這就裡是我畢生的紮根地,可惜金融海嘯影響之下,香港的經濟低迷,一封來自地產商的信,為事情帶來意想不到的急速轉彎……難道城市的發展,真的容不下人與人之間的回憶和歷史的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