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城市,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舊區逐漸被淘汰, 一幢幢破舊矮小但充滿溫情的唐樓由一棟棟嶄新高大但高傲冰冷的大廈所取代。昔日熱鬧的舊區街道因面臨重建而死氣沉沉,兩旁的商店紛紛倒閉、搬遷,剩下的只有幾家老店,默默地留守到最後,發出唏噓的嘆息。
在所剩的寥寥可數的老店當中,我最不捨的是一家舊式雜貨店。在我腦海中的童年回憶冊裏,有幾頁是關於它的。自從幾年前新式的家居用品店湧現後,我也冷落了這位老朋友,趁著它還沒有被冷酷無情的鐵閘重重埋沒,我再次到訪它。
走到雜貨店的門口,一種熟息的感覺油然而生。店主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阿姨,不見幾年,阿姨居然還記得我,她的樣子沒有改變了很多,只是頭上長了幾支銀針。「你來得真合時,這家店多撐兩天也要結業了。不知不覺就過了幾十年了,真是捨不得呀!」阿姨無奈地慨嘆著。我們噓寒問暖一番後,阿姨說要忙著整理店裏的東西,於是我也不耽誤她,獨自在店裏閒逛。
新式家居用品店寬敞通明,商品整齊地排放在陳列架上,分門別類地清楚標示給顧客看。相反,舊式雜貨店裝潢簡潔,零散的貨品雜亂無章的擺滿每個角落,讓人眼花撩亂,「麻雀雖小,五藏俱全」就是它獨特之處。店內燈光幽暗,微弱的黃燈彷佛在無聲抗議著,作最後的挣扎,可惜始終敵不過殘酷的事實。貨品種類應有盡有,文具,廚房用品,佈置家居的裝飾,傳統玩具,裝修工具……家裏有甚麼欠缺的都可以在這兒找得到,它是一個巨型的百寶箱。 住在附近的老顧客都喜愛到來尋寶,但年青一代都貪新忘舊,我對此也感到一點愧疚。
逛著逛著,兒時關於雜貨店的畫面一幕幕浮現。一幕是頑皮的我在窄小的店裏跑來跑去,撞倒了一個裝滿文具的箱子,我嚇得楞在那兒,然後號啕大哭,幸好的溫柔的阿姨並沒有責怪我,反而送我一顆糖果哄我,擦乾眼淚後我連忙幫她收拾那混亂場面。一幕是我因為不想到幼兒園上學而在街上大吵大讓,經過雜貨店時被阿姨目睹我在發脾氣,她從店裏拿出一個洋娃娃送給我,告訴我要乖乖上學,從此我便很喜歡到雜貨店玩。雖然我常常搗亂,弄的亂七八糟的,但阿姨仍然親切地歡迎我。這一切是不會隨著雜貨店結業而被淡忘的。「嘭」的一聲巨響把我從回憶喚醒,原來是隔壁的茶餐廳正式結業,鐵閘被拉下的聲音,這也提醒我該要離開了。
踏出門口,我跟阿姨道別後便失落地對雜貨店說:「老朋友,永別了!」離開時經過茶餐聽,看見老闆在鐵閘上張貼了寫著「租約期滿,結束營業」的告示,我萬分感慨。 重建了舊區又如何?往日溫暖的舊區風情還會存在嗎?富有香港特色的舊建築物和老店還會保留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會親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