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為人類社會帶來了損傷,帶來了改變。但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是禍是福?疫情過去後,人類文明是否因禍得福,得到了進步?還是已經成為科技的奴隸,成為虛擬的信徒?疫情之下,人們難以面對面溝通,只好「轉戰」線上,無時無刻依賴著冰冷的屏幕,認為互聯網才能解決一切,而人類只是陪襯。
舉個例子,疫情中許多企業都選擇「在家上班」、「在家開會」等等的政策。久而久之,大家都慢慢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那些公司也就一不作,二不休,索性決定以後的部分會議以線上形式舉行。
曾幾何時,我們早已成為一具坐在電腦前的軀殼,看著發光的屏幕吸取真正的自己,成為虛擬的現實。手機中傳來一條又一條冰冷寒酸的消息,大家戴著虛擬的面具,聊著飄渺的話題。彷彿人間冷暖並不存在,而我們只活在虛擬。
科技帶來的好,漸漸多於人際帶來的好。科技的發展,漸漸取代了人們交流帶來的進步。科技能給予的,漸漸又比人們自己能獲得的多了。疫情帶來的改變是人們對科技的過度依賴,是人們忘卻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性,是在與其他人攀比後,對更高科技的渴求。
改變生活可以帶來更好的未來。相對地,它也可以帶來禍害。這次疫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的改變明顯弊大於利。它導致了人際關係的疏遠,也加深了人類對科技的依賴。我希望疫情可以早日過去,而我們在「後疫情時代」中繼續發展科技的同時,也能更加珍惜與人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