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變成這樣,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一定要起革命。」
「如果起革命,萬一失敗,學生會會被學生唾罵。」
「不要緊!我們學生會應為學生謀褔利,而不是為自己謀褔利。現在校園的制度敗壞,學生過着非人生活。我們有能力就應移去這些不文明的規定。」
「但這些制度對我們沒有影響。我們是學生會的成員,享有最多權益及豁免權。我們何必起革命而放棄這些權益?」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說?因為校園把學生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學生為學生會主席、學長、學生會成員,第三等級的學生是普通的學生。三個等級學生的待遇不同:第一和第二等級的學生可以不需要繳交任何費用,更享有豁免權,但只有第一等級的學生能影響學校政策。相反,第三等級的學生的數量最多,但他們必須繳交費用,而且不能影響學校政策。要是遇到第一及第二等級的學生,第三等級的學生必須低下頭。正是這樣,學生會主席才決定起革命,改善學生的待遇,改變校園腐敗的制度。
學生會主席參考了不少成功的例子,當中有各式各樣的方法表達訴求,如:靜坐、發表萬言書。然而主席決定先採取溫和的方法:先讓反對現時制度的學生寫下名字於一篇反對校園三級學生制的文章,然後交予校方。但校方決定召開會議,讓三級代表用一級一票方式表決有關制度。其中第一及第二等級派出學生會幹事和學長為代表,第三等級則由學生會主席做代表。但各代表對表決方式有不同的意見,第三等級認為表決方式不應是一級一票,應是一人一票。由於各代表不肯讓步,第三等級決定退出會議。
另外,主席決定直接和校長對質。數百名第三等級的學生和校長在雨天操場內討論三級學生制度的壞處。一連串的壞處使校長一時不能反駁,直至...直至一名智囊出現。他教導校長如何反駁,形勢立刻相反,校長由劣勢轉為處於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