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個老師如何判定一個好與壞的學生呢? 「古之學者必有師。帥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雖然老師是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但是人們總是覺得老師們只會對「好學生」好,偏心他們和對他們極加包容;而老師對「壞學生」可能會產生偏見,經常責罵他們,甚或已經放棄了他們。
其實這些只是人們口中的片面之詞,但是人們又知道老師們對所有學生都是一視同仁嗎?老師們經常責罵壞學生們,背後其實藏着道理的:「要把他們教好。」有時候老師們可能想了解那些壞學生為何表現得這麼差,並會課後詢問他們。例如:一名名為小明的學生經常不交功课,上課不認真和沒有禮貌,令老師們十分想放棄他。但當老師知道他經常不交功課的原因是因為母親長期住在醫院,所以小明要經常前往醫院探望和照顧他的母親,導致沒有時間做功課。
總括而言,一名壞學生背後也可能有著一些原因的。他們不交功課,上課不專心,是因為家裏發生了一些事情或壓力過大等,令這些學生分心。其實,一名教師應先了解學生的情況,才作出判斷。以免錯怪了學生,令他們失去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