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亞灣核災難發生後,大亞灣附近包括香港、深圳甚至整個珠三角都受到核洩漏的威脅。國家核事故處理組派出多個專家小組處理這次危機,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去制止核洩漏。儘管如此,香港方面卻人心惶惶,機場、火車站,碼頭都擠滿了想離開香港的市民,以免受到核輻射所污染。未能及時離開,又或者沒有經濟能力離開的市民,就只能到超市和商店搶掠日用品,整個香港頓時陷入一片恐慌。
過了一星期,國家核事故處理組總算能減少大部分的核洩漏。然而,香港東北的地方卻受到輻射污染,空氣、水質和泥土的輻射都超出世衛標準;同時,香港只剩下約一百多萬人口,全部遷往影響較少的大嶼山和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幾乎沒有人住。其間的經濟活動停頓,國際金融中心這美譽也不復再。
十年後,縱使香港仍然活在核輻射的陰霾,但新界等環境已能夠讓人居住,所以不少人都回流香港。昔日的繁華景象又再重現。不同的是,世界都感受到核的威力,所以全球都決定永久關閉核電站,改用更安全的風能、太陽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