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校服穿上了,鞋帶繫上了,準備出門上學去。
可是,這些東西不是他自己做的,而是他父母聘請的家庭僱工替他做的。他不會繫上鞋帶,校服也穿得不整齊,而書包也是由家庭僱工替他背著的。但是,孩子從來都不會因此而感到慚愧,因為他從來也沒有需要做這些東西。
母親望著孩子跟家庭僱工出門,就放心上班去。她心想:「孩子已經讀小學三年級了。時間真的過得快呢!」她想起自己跟丈夫由孩子誕生的一刻,就已經非常地痛愛他,這一點她為此而自豪。
她還記得自己跟丈夫早已決定,不能給孩子太大壓力,也不應「望子成龍」。他們經常聽說別的家長嚴肅的管教,又自小就替他安排補習班、音樂課,也實在太荒謬了。在今時今日的社會,孩子們不應受到這樣的對待和培育,應該用呵護的態度教導他們。
她知道自己追不上現時的科技,但是她也覺得現代的小朋友最易透過科技產品學習,所以在孩子五歲時買了一部平版電腦,給他觀看不同的影片,遊戲等等。之後,孩子想要新的科技產品,他們都視作教育的機會而一一買給他。
她也知道,自己經常替兒子擔心,但是她告訴自己這也是應該的。愛護自己的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她回想孩子小一的時候,被老師喝罵而感到難受。他的父親知道這件事後,便怒氣衝衝地向學校投訴那位老師。有別的家長聽到這件事感到不滿,說父親未清楚明白事件的來龍去脈就去投訴,但是她認為這只是保護自己孩子的行為。愛自己的孩子,有甚麼問題呢?
但是她不知道的事,就是孩子從此將父親當作他的盾牌。要是有同學戲弄他,父親就會隨即向同學的家長投訴。要是他在任何地方覺得有職員對他無禮,父親就會向該公司寫投訴信。孩子想投訴誰就得償所願,從小就投入香港的「投訴文化」。同時,他又不會理會別人的感受,因為從來沒有需要這樣做。
她亦不知道這樣寵愛著孩子,卻使他從來沒有機會學習生活所需的技能。這個孩子,小學二年級已經懂得瀏覽網頁,但是小五才懂得繫上鞋帶。他小二已經有自己的手提電話,但是小四才第一次自己削香蕉皮。
孩子過著飯來張口,無憂無慮的生活,結果變得自私、冷漠,更不懂得自立起來。然而,他的母親卻看不見這些問題。她仍然為此而自豪,帶著充滿滿足感的笑容上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