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我睜著惺忪的眼睛,聽著如期響起的音樂,迎接新一天的來臨。在2044年,國歌法的正式通過,無疑為生活帶來不小的轉變,在早午晚準時送到你耳旁的國歌,小至市民的電話,乃至大商場的螢幕都會播放偉大的義勇軍進行曲。這漫長的46秒,只是冰山一角,習慣就好。
我艱難地離開床,電視上令人心煩的聒噪終於停下,我鬆一口氣。「2047年香港大事回顧…」一個常見題材,而我亦不期待這個一台獨大又偏頗的電視台,能給觀眾什麼樣的內容。不過賞心悅目的主持人,吸引了百無聊賴的我看了起來…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張君雅」
「2046年初提出,有關元旦煙火音樂匯演的議案,在2047年2月通過。已舉辦40年的大型跨年倒數活動,最終因為環保問題而成為歷史。往後將由香港特首,在維多利亞港兩岸發表對香港新一年的憧憬和祝賀,屆時將會升國旗和表演警隊步操,想必會為我們帶另一番景象。」
「真是荒謬!」我憤慨地說。如果30年前是軟控制、背後發功的話,那現在真是原形畢露了。沒想到陪伴大家成長的煙火就這樣被取消,我依稀還記得它第一年帶給我的震撼,記憶雖然模糊,但仍然烙在心頭。提出議案時,普羅大眾都表示強烈反對,只是政府漠視民意,執意推行,導致煙火匯演壽終正寢。我十分疑惑,疑惑於政府的用意,疑惑於這項損人不利己的政策。
節目繼續播放著,我已經感到有點煩悶。
「除了政策上的變更,不得不提的是人工科技的日新月異,20年前才剛討論人工智能如何應用在社會上,現今竟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機械人,程式暫稱「KEY」,一改以前只為人類服務的作風,「KEY」明顯更「人性化」,各個機械人對情感的觸感都不同,思維模式亦因「人」而異,基本上是新一代人類,撇除了複雜的人體結構,反而避免生老病死的問題,而「KEY」正是由香港首部超級電腦所編寫。它的發明者,何故,如無意外會成為繼高錕和崔琦後,第三位諾貝爾獎的香港得主。對於這項嶄新的科技,社會各界持著不同意見,主要針對機械人權問題,不過一致認為「KEY」揭開了人工時代的序幕。」
人類迎向新時代的訊息,平復了我混亂的思緒。想當年,人工智能對我的印象,只局限於iphone的siri,誰能想到20年後的今天,竟發展到這個地步,接近登峰造極的境界,叫人期待它的發展。
「然後是移民潮的情況,在2044年開始的移民潮,斷斷續續到2047年終於結束。首年,高達100萬港人移民到不同國家,多數移民到美國英國等地。一時之間,香港經濟經歷大衰退,亦因此翌年移民人數暴升至170萬,香港股市一跌再跌,樓價亦然,外資亦逐漸撤離。香港總人口只剩下約500萬,創40年來新低。幸運的是,同年有大量中資公司前來香港開設子公司,包括華為,阿里巴巴。他們明智的決擇成功使香港起死回生。為了令人口回升,香港政府設立一系列政策,吸引中國同胞來港安居置業,成功讓香港人口重回高峰,高達900萬人。坊間稱之為「送港條例」,條例的成功,使新舊港人都對政府重建信心。」
這段說話猶如一把利刃,肆無忌憚地刺向著我內心柔軟處,亦是我最不堪回首的記憶。2047年5月13日,因為香港人民對自己的生活逐漸被400萬中國新移民同化,而這一切都是歸因於這個只會推行各種對港人不利的政策的政府。於是,500萬香港人全數上街遊行,大家以黑衣為記,高呼著各種的口號。在猛烈的陽光下,我在擁擠的街頭,感受到香港人的團結一心,彷彿對香港的未來再次看見一絲曙光。
直到晚上8時,我仍然留在了遊行終點處。頃刻,突然有一大夥身穿綠衣,拿著又高又厚的盾牌的防暴警察在我們面前,不停施放催淚彈,甚至使用了不少的新武器來對付勇敢地站在我們前面的示威者。我看見一個又一個為我們擋下一拳又一槍的人,在被捕前也高呼口號及叫我們儘快離開,我明白--他們是在為我們爭取時間離開,為我們作出了莫大的犧牲。他的說話混和著我內心的恐懼,我頭也不回,向安全的地方不斷跑,跑到筋疲力盡......終於,我成功避過被捕的厄運,卻難以忘記那些正在監獄中無辜受罪的示威者的身影和聲音。是他,幫助了我逃走;是他,教我甚麼叫犧牲;也是他,教我何謂無私。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想著坐享其成並不會成事,有些事亦不是「習慣就好」便可以。現在不是以卵擊石,而是別無他選。既然不甘心坐而待斃,不如激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