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播後帶來社會改變
- 作者筆名:WONG YAT CHUN KEVIN
- 發表日期:2014-08-11
- 寫作年級:F5
- 字數:1031
- 文章類別:其他
要把腦海中的計劃實施出來實在不易:你要先有人力物力去營運一所電視台,還要擔心能不能獲發牌照。與其天馬行空地幻想,倒不如努力讀書,做一個投資銀行家賺實際的錢吧。
可我還是忘不了這個夢。
人生過了四十載,要賺的錢都掙完了;每天花十八個小時去盯著環球股市,這樣的生活也過膩了。回想過去只做一些投機買賣,自己的生活縱然無憂,卻從未做過我想做的事。既然我有手有腳有錢有權,不如就善用一下我的能力,實踐一下夢想吧。可是要幹什麼好呢?我頓時想起年輕時某暑假,我曾經在腦海裡籌辦過我的電視台。若然真的辦電視台,既可以實踐夢想,又可以服務社會,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我開始蒐集開辦電視台的資料,向在那行業工作的人打聽有什麼要準備。二十年前,香港電視不獲發牌,自此就再沒有人敢創立一家敢說敢言的電視台。然而數年前終於能夠實現普選,現今的行政長官是第一個真正由所有香港公民選出來的;而經過我的充分準備,牌照也順利通過。
電視台啟播後,第一個明顯轉變就是創意工業蓬勃了。一所電視台所需要的員工頗多,而我除了挖角,還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投身這行業。對於創作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強調創作自由:很多來自「三色台」的員工吐糟說上司不但刻毒、涼薄,還事事都要審查過濾;要知道此舉最侮辱創作人的努力,而我則保住了創作人的尊嚴,所以年輕人對創作有曙光。另外,我台的生活頻道牽涉了媒體、廣告、產品品牌等創意工業,成功製造了大量職位和經濟機會;年輕人見到有前途,便願意投身這個行業。創意工業的蓬勃改善側重金融的香港經濟架構,令香港經濟得以健康發展。
第二個明顯轉變就是香港人更熱衷時事。以往香港人都是金錢掛帥、時事冷感,好像除了錢以外什麼都不關他們似的。過往的新聞只是短短的講述一下事件,很多時候公眾對新聞都是一知半解,卻沒時間去尋找資料。然而,我們在新聞加插了一些分析、評論,提供一個「懶人包」讓觀眾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令他們對事件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況且,自從新聞台讓他們隨時分享他們所目睹的見聞,新聞再不是硬邦邦的植入,而是具有互動形式的參與,他們對週邊所發生的事都有了興趣。
第三個明顯轉變便是香港人的素養提高了。作為消費主義最盛行的地方,香港人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可是連誠品書店這種原本推廣文化的地方,都腐化成賣精品的銷售場的時候,我們知道香港人的文化素養匱乏得可憐。若然是因為租金問題,文化不能得以推廣的話,電視台的生活頻道能夠提供一個免費平台去宣揚文化:文學、藝術、音樂、次文化,深度與闊度並重。當香港人大量接觸文化的時候,他們對美的欣賞不再停留於哪個女星,而是哪幅名畫、哪部典籍。
不過,最重要的轉變是大家的印象:電視台不再是國家的一個維穩機器,而是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的——這也是我當初設立電視台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