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老店要結業了

  • 作者筆名:彭天恩
  • 發表日期:2013-08-05
  • 寫作年級:F4
  • 字數:1056
  • 文章類別:其他

現時,香港有很多舊區將被清拆,很多小本經營的老顧客都負擔不了租金的上升而被迫遷走。

從小至今便從爺爺口中聽說舊區的人情味,作為富二代,很難想像昔日的一點一滴,自然對舊區的興趣更為濃厚。爺爺教懂我們學會珍惜現有。透過爺爺閒時講述的種種趣事,好像把我的靈魂帶回八十年代。

每當爺爺講述他以前的經歷,我便會目不轉睛地留心聽着。聽說他舊時居住的唐樓是非常簡陋,但鄰居之間卻互相幫忙,富有人情味,非常溫馨。別具風格的唐樓附近,大街小巷都有着不同的特色。有的小食店正在製作紅豆餅,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有的學生則騎着自行車匆匆忙忙地上學,有的店舖的叫賣聲絡繹不絕,熱鬧不堪。舊區有着不勝枚舉的特色商店,有即日製作的糕餅店,這裡的麵包香脆鬆軟,糕點更十分精緻,更有着出色的縫衣店,這裏的縫衣技術細緻入微。聽完爺爺的話,令我大開眼界、眼前一亮,昔日的一事一物都令人目不暇給。

但這些行業,就如裁縫和木雕等都沒有年輕人願意拜師學藝,舊區的回憶開始變得模糊,像人工雕刻這些傳統手藝已經大部份結業。昔日那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舊區已不再存在,剩下的只有長輩們心中的零碎回憶。

現今那繁榮的都市,人們都只顧提防別人,相比從前的舊區真的改變了很多。現時的港灣已填得所剩無幾,大部份的舊商店都被迫遷走來興建高樓大廈和高尚住宅,剝削了年輕一代對舊區的接觸。

有天,我跟爺爺一起到旺角逛逛,突然下起滂沱大雨,我們都走避不及,全身濕透了。於是走到店舖門前躲避。正想走進店舖,豈料竟遇到爺爺的好友,他是這間舊式麵包店的老闆。他更邀請我們入內,原來他正被大財團高價迫遷,面臨這行業被淘汰的局面。陳老闆傷心欲絕地跟我們說:「我們這些『老人』要被淘汰了,昔日的光輝不再,我們的麵包雖然是以『街坊價』售出,難以面對現時的通貨膨脹,但卻充滿了街坊們的各種回憶。」這店確是經歷了重重困難才能存活到現在,每當陳老闆提起這店將要結業,眼眶便湧出源源不絕的淚水,可見他對自己三十多年來的「心血」有多麼的依依不捨。三十多年來陳伯伯都是以這店支撐整個家庭的開支,要是這店結業,他的前路會如果?真令人擔心。事實上,這些舊式店舖令我們香港在八十年代的經濟蓬勃起來,但我們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的存在,令這些已經非常模糊的零碎回憶從此無疾而終。

陳伯餅店結業的日子將近,任何人看到陳伯看着這店的眼神,都必定能猜得透他的感受是多麼的不捨,但他卻無可奈何,只能面對現實。

可是,誰能洞悉下一秒發生的事情?除了陳伯伯,仍有很多人面臨舊區清拆。另一秒,另一地區,某人可能已為店舖結業而失去唯一的經濟支柱,正在煩惱,想到頭昏腦脹也沒有辦法重建當初心中決心開店的那團火。因此我們應珍惜現在僅有的舊式行業,同心協力地把長輩們對舊區的回憶重新組合起來。

是否應把這些傳統行業傳承下去?下一代還能享有認識這些行業的權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