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生活一些不方便,但市民習慣了,並不覺得怎樣。不過,疫情一再拖下去,市民逐漸發覺,其實生活每一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家裏有子女的,他們終於可以返校上課,而做父母的,方才發現教師的責任實在重大,不是網上學習可以取代;年紀大的和家中有成員需要照料的,長者活動中心和復康中心長時間停止運作,百萬計長者和正在接受復康治療的人士,他們的愁苦和無助,非外人所能明白;受害最大的,應是那些因為疫情而被減薪或裁減的僱員:3至5月的失業率是5.9%,即23萬名打工仔找不到工作,加上就業不足的,香港有約36.5萬個家庭的收入因而減少;這些家庭如何在疫境中掙扎求存,並在疫情過後「動起來」,政府真要想想辦法,「保就業」已不易,協助他們「重新出發」,難度更大。
喜的是父母與孩子接觸和相處的時間多了、親友之間的關心和問候多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多了,而平日忙碌的步伐,近日慢了下來,個人衛生意識也加強了,更重要是往日罕有的寧靜,今天不再是什麼奢侈的東西。還有,一向熱愛保育的人士,應該慶幸患病的地球總算有喘息的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是禍是福?確有反思的空間:市民面對疫情,憂慮在所難免,但擔心之餘,除了計算自己失去的東西,若能想想在疫情中得到的關懷和協助,感恩之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