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3年7月20日, 科學家觀測到在距離地球三百萬公里的外太空中有一顆彗星形成。當時,科學界都認為這顆彗星對地球沒有威脅。可是,經過數十年,無數隕石擊中和彗星本身的熾熱反應,彗星逐漸變大。短短三十年,已經達到月球般的體積。它的質量增加,亦直接影響它與鄰近行星的引力及軌道。而科學家在當時已預測到它會非常靠近甚至撞向地球。
當時各大傳媒都鋪天蓋地地報導彗星的資料,從彗星形成至到它的形狀大小,都描繪得相當仔細。最震撼的就是報導出科學研究預計彗星會於五年內撞向地球,這令到全地球人都人心惶惶。
各國政府一邊安撫人民,一邊努力地找出避免災難或減少傷衣的措施。她們組成了聯合政府,運用各國最先進、最頂尖的科技,去研制超級武器去將彗星打散。亦有科學家去發明引力裝置去改變地球和彗星的軌道,避免發生碰撞。而由於當時科技已可派太空人到其他行星,各太空中心都四處找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當彗星愈接近地球,地球的環境也隨之而改變。由於彗星體積巨大,對地球的引力作用十分強,這令到天氣反常。當時經常會發生風暴和海嘯,所以沿岸的地區都不能居住。而彗星的軌跡又會遮擋太陽和月球,而引起日蝕和月蝕。在當時的夜空中,可是有兩顆月亮,但人們都知道紅星的月光是會令他們滅亡的。
那時候的人類,大多都感嘆人生無常,他們營營役役一生,就給這不速之客無情的摧毀。面對這股強大的力量,個人實在太渺小,他們只能望天打卦,希望彗星會離開地球軌道。地球毀滅對人類產生的恐懼,一面令人感到人生苦短,一面令人學懂珍惜人生。
老人認為活了大半個世紀,要做的已做好,遺憾的再沒法追回,人生要終結也只好默默承受。小孩甚麼都不懂,對世界的牽掛也不多,只覺得五年後再也不能玩樂而感到傷心。最可憐的是年青人,他們對世界滿懷希望和好奇,對自己的夢想充滿信心。他們慨嘆為何上天不給他們機會?他們可不像老人般看破紅塵,又不像小孩般天真。
驚惶的五年快將過去,面臨最後的時刻,地球的命運究竟是在人類手上還是聽天由命?人類只知道盡了自己最大能力,就是活好自己的人生,就算要終結,都是無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