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社會,很多家庭也不願意生育兩個或以上的小朋友,故此會對自己的兒女特別嚴謹,與此同時亦會增加了小孩的壓力。有很多家長對於自己的子女期望很高,不論是小家庭和大家庭,但是卻不能以客觀的態度去了解子女真正的需要,往往會做成反效果。
雖然很多人說朋輩對我們的影響力比家長還要大,但我卻不太認同,我認為朋輩和家長的影響力是相等的,有時候家長的影響力比朋輩的還要高出幾倍呢!我由幾個層面來分析家長從無形中為子女增添的壓力。
在幼年的時候,家長就因為想令子女打好未來的基礎,就會親自操力來教子女各種的事,例如:練生字、讀書,就連吃飯的方法和拿食具的方法也會管。一旦子女做得不好的話,後果只有打或罵,鼓勵的說話也極為罕見。
在小學階段,家長就會先管理好子女在學業上的各項事務,然後過了兩、三年就不再理會子女的問題,但一知道子女的成績有點退步也會發生『流口水事件」,我指的不是真的吐口水,而是把你罵得狗血淋頭。
在中學的階段,因功課較多,而且父母管教管嚴格,使子女沒有一點空間去休息,每天也是忙得窒息的。父母常常也會產生一些既無聊,但也有幾分像思想家的念頭,他們大多是想子女當律師、科學家、醫生等出色的職業,卻渡有理會子女真正想做的,認為他們想的永遠是三歲小朋友所想的。
在日後的日子就不能說了,只有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子女在家長眼中永遠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永遠也要他們的照顧,我想大家也有一點不喜歡家長的想法,但有時候也應該在家長的出發點想一想,做事前應站在家長的站崗上停留數分鐘,這也許可以減少子女與家長之間不必要的磨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