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已披上厚如毛毯的灰塵,哪怕只剩下苟延残息的燈光。我見證著三代香港人的默默耕耘,訴説著他們的奮鬥故事。
所謂「生於斯,長於斯」。對於能肩負起「香港製造」的品牌,我再也驕傲不過。我懷念七十年代初期的香港,那時製造業發展蓬勃,商品行銷世界。在土瓜灣的工廠内,手技熟練的技工在我金漆漆的鐵銅之身上鑲嵌一頂古色古香的翠綠拱形蓋。縱使非獨一無二、非精彫細琢,我和我成千上萬的同伴均懷著同一信念:為人發光發熱,作出不朽貢獻。
命運把我安排到灣仔的一個雜貨店。我呆坐在一群裝飾比我更別致,燈光比我更耀眼的層架上。每天只看見身旁的夥伴們一個一個地被人帶回家,令我渴望有一天能知遇伯樂,展開使命。在四十年前的一個晚上,一個手挽飯菜的老頭兒一拐一拐地走進店鋪,說要找一個價廉物美的座枱燈。甫在堆積如山的家具部看見我,老頭兒便不假思索地把我買下。在每個不眠不休的晚上,我以微弱的光絲陪伴著他穿膠花。他在夜闌人靜的時分艱辛苦鬥,掙錢的目的只為了他正在熟睡的兒子將來能考上一所好的學校。每次當他差點兒體力不支、身心勞累時,他便把零散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口裏篤篤喃喃地說着許多話。他揉揉眼睛,抖擻精神,繼續工作。漫漫長夜,我只能以柔弱光線作爲他的精神支柱。
我承載著老頭兒的祝願,繼續以自己的光照亮旁人的光。老頭兒的兒子自知沒有聰敏過人的天資,沒有充足富裕的家境,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還記得在公開試前夕,他每天秉燈夜讀,埋頭苦幹,苦苦準備。兒子總喜歡在讀書前把我擦得光亮亮,把整天積累起來的累氣一掃而空,整個人精神抖擻。我欣賞他那份拼搏精神,說他不是老頭兒的孩子也說不過去。月明星稀,我感激我的存在能成為他的精神寄託。
隨著家境轉好,兒子和他的妻子小孩兒對生活素質亦追求更好。生活在物質豐盛、資訊發達的年代,小孩兒當然受盡各方寵愛,活在當下。兒子對於小孩兒的犯錯總顯得百般遷就。兒子仍然在每個晚上都說一個新的小故事,哄小孩兒入睡。直到一天,兒子跟小孩說了最後的一個故事。兒子以飄散的目光看著我,哽咽地把他爸爸和自己的奮鬥經歷告訴小孩兒。雖然已到了小孩兒稍微懂事的年齡,兒子深知小孩兒並不明白以前香港人的那份拼勁。從那個晚上以後,小孩兒不只把我當作一件家具。小孩兒的眼眶裡彷彿多了一份老頭兒和他兒子的零散目光。
光輝四載,歲月交締。唯獨下一代能牢記他們的故事,溯本窮源,延續香港人不屈不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