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肆虐一年有餘,在此期間學校均改為網上授課,歲月如梭,我毫無實感的高中生活便即將要宣告正式拉下帷幕。
我曾經讀到過周國平先生的文字:「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是的,這場疫情,不論於你我、於社會,乃至於國家、於世界,都必定是突如其來的苦難,是不可抗的,更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方式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譬如我的高中生活便是失去了許多,包括但不限於在校的時間、與同學朋友見面的機會,或是各類中學的活動。
「……但是,作為人生消極面的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也是完全消極的嗎?」但若是細細咀嚼後面這段話,再套入到現實的情景來,不難發現疫情作為一大苦難,其正面意義及價值也是必然存在。根據我的觀察,它正正分別體現在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兩側。
改變了學生們學習方式的疫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在家的時間,是一把雙面的刀刃——它使勤奮者愈勤,怠惰者愈惰。疫情固然消極,但它畢竟縮短了我們的上學的往返時間,也降低了我們在外流連的可能性。我們應當正視這段被節省下來的時間加以利用,而非把它當作睡過頭的理由和散漫的本錢。若果你運用好這段時間充實自我,他人卻虛度光陰、不進則退,這樣一來一正一負,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便拉得相當大了。因此,到底能不能把握住這一苦難中暗藏的機遇,反過來把這一苦難吸收為對人生有正面意義的推動力,就得看每個人本身。
而在生活方面,疫情也並不盡是消極的。我們因疫情而少了出門,從而也少了社交,殊不知這方面卻在科技上更大程度地彌補了回來。「科技縮短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不論是即時通訊軟件抑或視像會議軟件,都有效地讓我們更便利地與他人溝通,從而達到所謂的縮短距離。這一發現讓我變得更重視這類科技起來: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它們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且會成為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疫情促進了這類必需品軟件產品的改良和迭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失去了部分社交但又透過這些媒介重新得到更多,正正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疫情除了影響我們學習、生活的習慣,其實還為我們提供了喘息和反思的空隙。「我們忙於瑣碎的日常生活,忙於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這話誠然。在這場疫情裏,不妨多觀察、發現自己周圍發生的細節,見微知著,並吸收為個人的經驗和體會,相信會獲益甚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