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則特別新聞報導:我們剛剛從聯合國的氣候委員會收到通知,香港是繼東京之後第二個城市在聖誕日時平均氣溫高於攝氏35度,香港正式被列入聯合國的受管制名單。而在早上8點正時,香港天文臺懸掛了自開埠以來第一個在聖誕節發表的酷熱天氣警告,提醒市民避免進行戶外活動,亦要不時補充水分。不少環保人士認為今年聖誕的酷熱天氣再一次證明全球暖化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不同的環保團體計劃在大後天遊行至禮賓府,向特首表達有關減排的訊息。讓我們現在轉到國際新聞,美國聯儲局……」
我關掉電視和空調,換上我的夏日裝束。在我關上我的衣櫃時,我的眼角瞄到那套滑雪的衣服。累積的灰塵,像一疊磚頭般厚。想了想,這套衣服在東京被列入受管制名單後,就再沒有穿過。20年!20年就這樣過去。
我從玄關拿起我的單車,走下樓梯。看見管理處的太陽輻射阻隔器的使用時間的倒數:11個月零5小時。香港很快就會因為阻隔器失效,太陽輻射會直接穿過破掉的臭氧層,射往整個香港及深圳部份的地區,進而整個香港就會不適合住人。有人認為當初整個計劃就是一個慢性自殺的計劃,有人卻認為如果這一個方法可以暫時保命,在這段期間一定能夠發明一樣可以取代阻隔器的機器。其實,阻隔器的出現,要追溯到35年前的中華電力及香港電燈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爆炸事件……
35年前的12月25日的晚上,一艘載有100噸的液化天然氣的船隻在卸下貨品時因為管道斷裂而導致大批天然氣洩漏。剛好另一個泊位正在進行燒焊的工作,令天然氣與燒焊槍的熱力混合在一起,產生一個大型爆炸,輸送天然氣到發電廠的管道也被這次的爆炸禍及。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百分之七十五及新界百分之三十五的電力供應中斷,成為有史以來在聖誕日的大停電。
在港燈及中電的人在調查時間的起因時,立法會有為數不少的議員認為我們已經為減排而付出一個巨大的代價,因此動議規定電力公司至少有百分之的八十的電力的供應是穩定和安全,例如再次使用化石燃料。由於香港大部分的市民依然沒有從這次的意外恢復過來,亦被今次的意外嚇到了,所以紛紛支持議案。不消三個月,議案就獲得通過,成為立法會建立以來最快通過三讀的議案。
議案通過後大概一年半,香港大學就寫信警告政府,指現時的方法已經令臭氧層破掉的速度加快了二點五倍,所以有學者提議租借不同公司的衛星組成一個輻射阻隔網絡,簡單來說就是阻隔器。醞釀了大概兩年,香港政府與其他國家和城市簽訂協議:共同使用衛星組成一個可以阻隔太陽輻射的「人造臭氧層」。這個設計者因為成功令各國停止互相攻打去得到可再生能源,所以他在兩年後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隨著時間過去,衛星網路的衛星開始退役,而且各國也不願意再投放資源在衛星研發與發射的範圍,轉而使用資金去研發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導致衛星網路的失靈次數增加,香港、東京等地的溫度亦不斷攀升。
在接收站爆炸事件的十五週年,東京上空的臭氧層破裂,聯合國正式把東京列入受管制名單。
20年過去,香港正在經歷東京經歷過的:氣溫突變,氣候反常, 冬天時中暑案件數量增加等。一切的徵兆,一切的恐懼,都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深深的知道,如果我們連冬天也救不回來,我們的家,也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