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一日千里,古老的香港文化的確漸漸式微,人念舊之餘,亦要往前看,走向一個求存同異,互相平衡的時代。
香港之所以由一個籍籍無名的漁港發展成現在堪稱“東方之珠”的大都會,當中的發展,破舊立新,實在功不可沒。現在的舊區老店,昔日難道不是走在時代的尖端麼?
舊區老店,也總有退下來的一天,讓新的文化進入,這樣,城市才會進步,文化才會融合。新文化漸漸進入香港,地區和市場都應作出相應調節,不是一味談及保育舊文化,而應思考如何從新舊兩者取得平衡,互相包容,而非互相排擠。
香港當然不是哪裡都像中環、尖沙咀那樣嶄新,走在尖端,但亦有不少例子,成功從新舊之間取得了平衡。
例如,每次到了旺角,總覺得它不同了。花墟賣的全是花,朵朵芳香,各有名堂,繁花似錦。多多開得豔麗,吸引途人的目光,樹上的鳥兒依舊吱吱唱歌,讓途人感受韻律美,果然是“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還有,旺角的勝利道、太平道,連同橫街的自由道,合組成的“寵物街”。雖然那裏有的舊區老店被迫結業或搬遷,但是,隨著“養洋狗”的風氣日漸盛行,香港難道要因此錯失發展時機嗎?有的老店搬遷到租金較便宜的地方經營,而寵物街現時已發展到寵物店、獸醫診所、寵物美容融為一體,讓旺角著舊區繼續發光發亮。所有和寵物有關的產品、服務都應有盡有,難道這不是發展的好處嗎?舊區新貌,是與時並進,不被時代拋棄的策略。
花墟,寵物街,都是花店、寵物店集結在一起的地方。情人節、母親節的花墟,人頭湧湧,可是,這樣的慣性,途人難道還會走進舊區士多買東西嗎?若一時被保留下來,難保往後又再被淘汰吧?
反之,如果這些老店搬遷到一些比較基層的地區,例如深水埗等,説不定在真正要被淘汰前,老店的基業還能世世代代相傳下去呢……
發展,如果人人都以念舊的思想去看事情,會令香港倒退;平衡,才是每個小市民應有的態度,宏觀國際發展,衡量利弊,才有能力使香港保留本土文化之餘,同時顧及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