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榮的星球,這個星球-地球上活著很多不同種類的生物,所有的生物也是依靠大自然來活到現在,包括人類。但是,沒有了大自然的話,地球的未來會怎樣呢?
1.地球在未來百年內會否進入冰河時期?
首先,冰河時期時間可以維持超過17-一百萬年,地球形成以來冰河時期曾出現過十一次,上一個冰河時期稱為「大冰河時代」,發生於距今一萬八千年前,結束於一萬年前,當時地球約三分之一的陸地被覆蓋在240米厚的冰層下。冰河時間發生原因,仍有待研究,科學家相信主要是因為地球跟太陽距離拉遠了,令地球吸收自太陽的能量減少,所以令氣溫下降。
現時氣象學家有兩派意見,一為地球在未來百年內會進入冰河時期,因為極地的冰川浴化,令海水溫度下降,因而產生了寒冷的氣候,由此進入冰河時期。而另一派的主張則認為未來百年地球只會越來越熱,並會產生嚴重之影響。
2.地球的「溫室效應」如何影響地球?
人類製造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使得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值增加,造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暖化。在長期的地質年代裡,地球是如何“安然渡過”全球氣候暖化作用的影響,而倖存下來?最近英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位於約克夏 附近的泥岩,發現在恐龍生存時的地質年代裡,地球是如何“安然渡過”劇烈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之證據。他們發現,在全球氣候暖化作用下,地球上岩石風化作用較強烈,而導致岩石被侵蝕,使得岩石裡的化學物質流入海裡(例如:鈣與錳等元素)。這些流入海裡的化學物質(例如:鈣等元素),可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而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值的降低,使得地球可以“擺脫”全球暖化的影響。領導這組研究人員的科學家 Anthony Cohen 博士表示,研究整個地質年代裡地球全球暖化的變化週期,可以幫助我們如何因應未來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他們這項研究發現之報告,刊載在近期出版的科學期刊《地質》
調查結果說,有超過五成學生對地球未來環境感到悲觀,到底是甚麼原因令他們產生「悲觀」,甚至「十分悲觀」的想法?對於天氣反常,氣溫變暖的情況,如今早已不是一些課本上遙不可及的理論,正如調查指出,近九成學生都切實感到今年冬天比過往熱很多;通過傳媒報道、環保團體和課堂上的環保教育,同學也明白到全球暖化會為人類帶來的潛在災難。例如氣象專家不時警告,南極冰層正以令人害怕的速度溶化,若冰層全部溶掉,地球海平面將會上升一公尺,屆時包括佛羅里達州、紐約沿海、上海等地都會成為一片汪洋。
近期同樣有報告指,北極冰層預計會在2050年全部溶化,屆時地球將會因暖化而陷入各種天災……如此悲觀的情緒,現時普遍見於英國科學界,例如創造蓋亞論的James Lovestock教授便曾悲愴地呼籲,可能只有轉用核能,人類才能爭取時間拖延暖化,直至想出可行的解救辦法。專家的「危言聳聽」不管是否真確,都難免令人或多或少往壞處去想,甚或產生對未來環境無能為力的負面想法。
以上的兩個問題,是否真的令地球末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