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恭喜你﹗這是一名男嬰。」醫生喜悅地向筋疲力盡的吳太說。
這是吳太的第一名孩子,名叫小豐,所以吳太和吳先生份外緊張和疼愛。他們在孩子出生前已預購嬰兒衣服﹑嬰兒奶粉等,還搜尋一些幼稚園的資料,務求給小豐最好。
待小豐三歲時,他要上學了。吳先生給他找了一所傳統名幼稚園--巧克力幼稚園。小豐的父母更替他報了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例如游泳﹑鋼琴等,也會替他聘請私人補習老師,指導他的功課,希望仔成為文武雙全的孩子。
但是,由於小豐的父母過份溺愛他,使他逐漸出現「港孩」的特徵。例如任天堂剛剛出版了模擬電視遊戲,他們便會旋即購買;平時吃飯,如果小豐不想吃飯,想吃漢堡包,爸爸便會帶他到麥噹噹吃漢堡包,盡量滿足他。即使小豐現時十歲,也不懂得照顧自己。
兩年後,小豐要選學校了。小豐的成績一向名列前茅,他的父母理所當然不用操心,但是卻生了另一個問題:當時幾乎全部名學校不再只是看成績,更會考慮學生的獨立能力,能否自行解決問題和照顧自己,絕不收「港孩」。那時,小豐的父母便十分懊惱,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