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老店要結業了

  • 作者筆名:何婉文
  • 發表日期:2013-08-07
  • 寫作年級:F5
  • 字數:914
  • 文章類別:其他

「老闆娘,『光榮結業』又掉下來了,看來今天不是結業的日子哦。」路過店鋪的中年女人咧嘴道。

「不行不行,除非你『入股』我們店。」老闆娘開玩笑道。說罷,一拐一拐地向我走來,彎身撿起地上的「光榮結業」,感歎道:「這膠紙還真靠不住。」

這時,店裡傳出一把低沉的聲音;「就說膠紙怎比得上舊時的漿糊。用麵粉煮成的漿糊,既方便又經濟實惠。唉,還是舊的好,舊的好。」我往店裏偷偷一看,只見一位老伯伯正給神台上香,雙手合十,嘴巴一張一合,自言自語地說著。

撿起「光榮結業」的老闆娘沒有理睬店裡的老人,取過膠紙,重新把「光榮結業」貼上。在輕煙的籠罩下,今天的辦館顯得格外陳舊和傷感。

一陣強風刮起,「光榮結業」和「全店清貨」擺動著,發出清脆的聲音,唯寫著「昌盛辦館」的招牌屹立不倒,懸掛在半空中。還有神台前的一炷香仍靜靜地燃燒著。

聽家人說,坐落在兩街交界處的昌盛辦館,早於香港開埠時已開業,一直由家族代代經營。前期辦館的顧客多是洋人,回歸後,才多了本地華人光顧。高峰時期,辦館一天需補貨兩次。我盯著神台前的那炷香,香已燒了一半,辦館還沒有一個人光顧。

「既然辦館是家族生意,店鋪是買下來的,又不用擔心加租,為甚麼還要結業?」我摸不著腦袋,曾問奶奶。

「誰叫這裡是舊區,政府計劃回收重建,你還有甚麼辦法?」

「舊區重建」四字,對所有舊區老店而言,既是希望又是噩夢。希望,是老店店主可從政府得到補償金,彌補過去幾年,因經濟不景造成的虧損;噩夢,是因為一旦回收,近半世紀的回憶亦隨之而去。

無奈,昌盛辦館終不敵「舊區重建」四字。半世紀了,昌盛辦館裡,不論是陳設,裝潢,還是貨品的種類,為配合時代的變遷,也略有不同。門前的玻璃罌,仍舊整齊地一字排開,但裏面放著的不再是話梅,夾心餅,汽水糖等琳琅滿目的散裝零食,而是大牌子的巧克力和香腸;懸掛在天花板的鐵桶「收銀機」不見了,換成了電子收銀機,滴答滴答的鍵盤聲取代了繩子與滑輪摩擦的聲音。然而,辦館裏唯一不變的仍是店裡的神台,神台是辦館的靈魂,生意興衰得靠它,是老店東主的精神支柱。自昌盛辦館開業以來,神台前的那炷香一直在店內繚繞,一縷輕煙久久不散,將店主與老顧客的心緊緊的繫在一起。夜深了,那光圈仍照耀整間辦館,貼在牆壁的全家福,按高度而做的木櫃,不知不覺也被煙燻了半世紀。

入夜了,老闆娘從煙櫃裏取出一包香煙,遞給光顧辦館的最後一位顧客。最後的一炷香也燒盡了,昌盛辦館的鐵門徐徐關上,牆壁上的「光榮結業」和「全店清貨」再次被烈風狠狠地撕下。這時,燈一亮,對面街的私營便利店才開始營業。可是,舊區卻從此少了一炷神台上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