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港孩?
“港孩”,是指今時今日生活在香港的生於九十年代中後至二千年初,這個物質相對富裕、資訊爆炸的時代的青少年。他們被許多人認為比較難教的。所謂的的難教,並不一定指頑皮,而是他們有上一代人所沒有的特質,成為新一代青少年的基本特徵,這類青少年被稱為“港孩”。
小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因為生活在一個小康之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從小受親人的溺愛以及傭人的悉心照顧,讓他習慣了這些非一般的呵護。而小明剛好符合“港孩”的所有特徵,如:一、外表早熟,心智遲熟。二、很喜歡玩,但無甚興趣。三、對大部分事情最普遍的反應是沒有反應。四、善於“看見”,不善於“閱讀”;善於“收聽”,但從不“理解”。五、渴望被注意,但又沒有面對群眾的信心。六、什麼都不在乎不介懷不思考不要求,典型答案是:不知道。七、沒有責任感、沒有自理能力,同時也沒什麼好奇心和欲望。八、不珍惜學習,不嚮往長大,不怕悶,只怕辛苦。九、精于計算結果,毫不享受過程。十、本性善良,不吃人間煙火,當然也未經任何苦楚及傷害。
記得有一次上視藝堂,小明並沒有帶上課所需要的工具。當老師批評他的時候,他還大條道理地說了一句:「沒有人提醒我要帶!」還有一次,學校有課外活動,他的父母怕他會辛苦,不讓小明參加其活動。這樣讓小明失去的不只是跟同學們相處的時光,還讓他成為“井底之蛙”,對外面的事物毫不瞭解。
有人認為出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至二千年初的孩子,社會物質相對富裕、資訊爆炸,這些孩子會變成這樣子,是理所當然的。但其實最該批判的,不是孩子,而是生出孩子、教養孩子的大人。可是現代社會,大家都成為了工作的奴隸,孩子只能生兩個或者一個,怎能不寵孩子呢?父母既然沒有時間和小孩相處,心中愧疚,只能以物質彌補。一天到晚和孩子在一起的是外傭,但她們是小孩子的“傭人”,只能照顧小孩甚至迎合小孩,沒有管教小主人的權責。
也許很多人會想:這些生長在溫室裏的花朵,長大以後該怎麼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