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譚同學給予我們所有人的感覺都圍繞著「壞」字,可誰知道,這個「惡霸」背後竟有著這樣的故事?
聽著他在廁格中邊哭邊自言自語「媽媽… …你… …為什麼還未醒… …」
聽著他不斷重複這句,我開始深思,不料撞到垃圾桶,哐的一聲,垃圾桶倒地,同時,咔嚓的一聲,譚同學出來了。我與他對視了一眼,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迅速把垃圾桶擺放好並離開洗手間。
其後,譚同學因為打了張同學一拳而進了反思室好幾天,每次放學見到他,都是一臉厭世的模樣… …
看著譚同學這幅面貌,又想起那天在廁格聽到他所說的話,我決定要對他「起底」。
經過我連日來主動與他接觸,發現他表面雖然兇巴巴,但其實內心很脆弱。
起初,我不斷在他耳邊滋擾他,但他都對我不理不睬,經過我幾日來的努力,最終他打開了心扉,道出了他的痛楚之處。
他自小便與媽媽一起生活,爸爸是誰,他從來不知。而不幸地,媽媽患上了癌症,一年間,媽媽的積蓄用完,這可憐的譚同學為生活和籌得媽媽的醫療費用而外出工作,受盡了社會的辛酸苦辣。
譚同學的本性並不壞,與人打架都是出於不懂得使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次次用打人的方式來維護自己,弱小的他,加上工作令他奔波勞碌,因而上課遲到、不專心、欠交功課等。
我把他的辛酸事蹟都告知學校,而學校亦隨即給予譚同學援助,他從全校公認最壞學生變成全校公認最堅強學生。
至於張同學的筆袋,其實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出戲,為的就是看譚同學受苦,張同學隨後亦在全校師生下檢討自己。
「壞學生」給予我們的感覺是另類的,對於他們所做的各種事情,我們會感到意外和新鮮。
他們的言行舉止不恰當,或許與他們成長的環境有關,家庭導致、朋輩導致、社會導致… …
他們所作出的總總行為都有其目的,如:得到他人的關注、得到強勢的頭銜、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
我們身為「壞學生」的同學,見到他們作出不正確的行為可以勸他,可以幫助他,能幫則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