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水星,正是我們現正身處的地球,它是微生物們的演化地,能孕育世間萬物的福地,亦是人類這種生物賴以生存的星球。不過,隨著人類的工業化及城市化變得普及,對無辜的地球造成不少嚴重的污染,使人類不能再居留於自己舒適及熟悉的地方。但這亦奠定人類向太空飛行及探索的基石,太空科技的先進及成熟使太空旅行不是遙不可及。
地球—我們由古自今一直居住的地方,直的可以那麼輕易放棄它嗎?在浩瀚的宇宙中,能夠真正適合生物長住的適居帶根本是屈指可數,加上在太空中不排除有高智商的生物襲擊人類,太空旅行根本是危機四伏,自掘墳墓。
但一旦能發現另一個適合我們人類群居的地球,我們或許可以重新回復正常的生活。自然環境倘若被破壞,大家亦知道是一發不可收拾,無法吃回頭草。我們能夠無拘無束地在太空漫遊,也是多虧了偉大的科學理論及技術,所以在新星球中相信是能達到無污染的目標。
從地球出發,經過了天文數字般的光年,穿梭了無數個星系及雲團,到達了銀河系的另一邊,卑微渺茫的我們正在路途上尋求適合我們長住的庇護中心,以重新展開我們人類的文明。
我們突然觀察到一顆行星,它是在眾多死寂星體的一點亮光,它表面亦充滿了人類的飲用水,大氣濃度中的氧氣成份亦剛好符合我們的標準,但是……由於它的日夜溫差多於100攝氏度,所以我們還需無奈地放棄這顆明星。
在旅途上,有數個不明的外星生物與我們搭訕,並向我們提供適居帶的關鍵資訊,增添了我人類一絲絲的希望。我們繼續在太空中,努力不懈地尋找能延續人類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