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七百萬人當中,可以大富大貴的人能有多少?除此之外,我們大部分人只能營營役役一生工作,去換取一個安身之所,如小小的「蝸牛」的家,蝸居在內享受一刻的寧靜和安逸。
在「蝸居」裹的生活,很閑適、自在,但說穿了便是悶得發瘋。每天在一個只有數百尺的空間裹活動,睡覺、吃飯、看電視、做功課,再睡覺、吃飯、看電視、做功課......不斷重覆的細節,有點沒意思,不過,除此之外卻別無何事可做。生活總是沒淡而無味。在這種情況與環境之下,人便容易變得焦躁不安,對所有事物都提不起勁,沒動力也沒憧憬。可笑的是,為了此等「蝸居」,人一生仍要窮盡心力和精神。
童年是人一生最快樂的時候,這話我認同得很。那時候的我們,總不甘於「窩」在家中,不甘心落得清閑,不甘心寧靜的苦悶,每每吃過早飯後,便急不及待的跑到公園裹玩樂,跟鄰家的孩子耍玩一番,對生活充滿熱情。
可惜,在香港這彈丸之地,人們只願窩在自己的世界,與鄰居的互動絕少,眾人的大門是深鎖的。如蝸牛和蝸牛之間,是誰也闖不進別人的家、他人的生命裹。這正如兩條互相平衡的線,絕對不會有重疊、交錯的一天。
現今的一眾宅男宅女,他們寧可整天在家上網打機,也不想與人多接觸溝通,最可悲的是已對自己沒什要求,對生活沒有昐望。童年時,對事物的好奇和生活的期盼,早已因困在微小的世界裹,而消磨胎盡。
我想我們若願意敞開心扉,不再「蝸」在自己的「家」,不再活在自己的世界裹,那該有多好!我期待,人人都能衝出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