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是一個生長於香港的孩子才擁有的暱稱,而且要達到一些條件,才合資格稱為「港孩」。只要達成這些資格,便會被稱為「港孩」,而基本的條件,現在就讓我為大家分析。
「港孩」顧名思義是香港的孩子。他們大部份出生於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他們也大部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的溺愛下成長,是一朵朵溫室小花、他們擁有豐盛的物質,從來也一無所缺。而以上的「因素」,便導致他們嬌生慣養、不懂珍惜、不關注身邊事物的「條件」。這些「條件」便造成他們成為港孩的「結果」。
一個港孩的誕生,其實很容易,但是要他們不再港孩,卻不簡單。
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使升上小學也不會自己洗澡,也許還需要家人餵食。這都不是他們不想學或學不會,而是他們不用學。從最初一開始,他們的家人便為他們準備一切,他們根本不用自己動手。
其實去令一個港孩誕生,並不是因為他們本人,而是他們的父母。
剛出生的小嬰兒,當然需要父母的愛護,無微不至的照顧。到他們長大一點,一至兩歲了,其實應該讓他們試試自己拿起湯匙一口一口把食物放進嘴裡。到了三歲,要是幼稚園時,就讓他們嘗試自己更換衣服。再長大一點,洗澡、倒水、梳洗等等也理應教會他們。
可是,現在的父母的想法並不是這樣。他們認為這些事情他們做不來,不用他們親自去做。所以不會去教導他們,或讓他們自己去完成以上的事情。結果他們便永遠學不會。
從前,小孩會有儲蓄的習慣。然後再用積蓄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他們便會懂得珍惜,因為他們懂得那些東西得來不易。可是現在的小孩,只要跟父母說,便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得來毫不廢功夫。所以導致他們不會懂得珍惜。
港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身邊的事物提不起勁。如果你問他們問題,他們的答案大概也只會有「不知道」。這正因為他們的父母為他們準備了一切,他們不需要去思慮任何事情。父母更為他們安排好未來要怎樣,每天又要上甚麼課堂,學習甚麼技能等等。甚至在哪所名校念書,將來要做甚麼工作等等。一切也安排好,他們就只需要按照「程序」,把它們完成,那便可以了。沒有夢想,或是不需要有夢想,便不會有努力的目標,那就不會對身邊的事物提起勁。
此外,他們不關心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也是因為他們太忙了。早上要去上學,下午要補習,晚上又可能要練習樂器,週末也要學習樂器和外語。那麼又怎會有時間去吸收、理解和關心身邊所發生的事呢?
也許他們只懂得課本裡的字、意思,但卻不懂得如何實踐、如何活用。
而歸根究底,令到港孩誕生,正是他們的父母。因此那些家人常看到電視節目,說到如何令自己的孩子不再港孩等等,其實首先是應該檢討及改善自己。假若家長並不是如此寵兒,港孩是不會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