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閱讀是吸收知識的最佳途徑,那寫作應該就是傳情達意的不二之選。閱讀與寫作都十分重要,而且彼此關係密切。讀得多、用心讀、懂得選擇佳作閱讀,我們自然能從中體驗到好作品的元素。但單有這些元素並不足夠,我們還要多寫、花心思寫,學習品評別人作品,也接受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批評,經過不斷嘗試,才會磨練到銳利的筆鋒。
《巧.克.力》推出了一項嶄新的《作家與我-閱讀報告計劃》,內容有點像傳統的閱讀報告習作。參與的同學一樣要先讀書,然後寫閱讀報告。但除此以外,這計劃強調讀者與作家之間的交流,所以「參與者」除了同學,其實尚有伙伴作家。同學要看伙伴作家的作品,按時遞交閱讀報告,作家看過同學的感想、評語後,再作出回應。我們還會儘量安排伙伴作家與參與同學見面,最直接地、面對面分享、討論、交流。
今天上午,我便到一間中學,代表《巧.克.力》主持一場這樣的討論會,而負責主講的嘉賓是李伯衡。同學看過他的《癲瘋之作》,預備了一肚子的疑問與意見,嚴陣以待李伯衡。但正如大部分香港人一樣,同學比較內斂,面對陌生人,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嘉賓,初時都只是靜靜坐著,乖乖聽對方發言。李伯衡屬於身經百戰的作家,更是舞台劇演員,應付冷場他自有破冰之道。作簡單開場白之後,突如其來一個問題:「這書第83頁說了甚麼?」同學們沉默了半晌,然後換來全場笑聲。他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又透過故事、親身經歷,分享了他對創作、寫作的心得。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越來越投入。眾人有說有笑,氣氛好不融洽。
進入討論會末段,同學們已經積極的發言,對《癲瘋之作》有彈有讚:有人提出結局應該完美、還是故作疑團?有人認為故事很能反映主角的人格分裂,但亦有人覺得編排太亂,時刻令讀者像陷入十里迷霧。這時候,猛不防其中一位同學拿出《癲瘋之作》,手一面還在翻書,口裡已一面吐出一句:「我很喜歡第181頁這裡,……」話未說完,已立時惹來哄堂大笑!大家哭笑不得,不約而同說:「原來真有人會記住頁數嗎?」李伯衡也來一句:「對不起,我真的記不起第一百……是181頁嗎?……我到底寫了甚麼?」
其實181頁寫了甚麼?行文時筆者沒有《癲瘋之作》在手,實在不知道,但這並非重點。一本好書,對讀者的感染力匪夷所思;假如讀者有機會親身接觸喜歡的作家,彼此真情對話,原來二人之間,能夠互相勉勵,甚至互相幫助。我相信自此以後,「181」這數字,在李伯衡心中必會有特別意義;而對參與是次討論會的同學,這短短兩小時的一言一笑,都沒齒難忘。而我,亦為此刻能為讀者與作家製造溝通機會,充當雙方之間的橋樑感到自豪與欣慰。
閱讀須要有心,投入寫作更要無限熱誠。我衷心希望、亦深信透過是次活動,參與的同學及作家,真的能產生互動,讓雙方都滿載而歸。